原理网_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解析

海啸是怎么形成的_海啸的形成原理

科学类原理 2024-11-06 18:26未知

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,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、里氏震级6.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。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。在一次震动之后,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,传播到很远的距离,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。

 

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:地震海啸、火山海啸、滑坡海啸。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,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。其机制有两种形式:“下降型”海啸和“隆起型”海啸。海啸发生时,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,传播到很远的地方。它以每小时600-1000公里的高速,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-2万公里的路程,掀起10-40米高的拍岸巨浪,吞没所波及的一切,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,水位下落,暴露出浅滩海底;几分钟后波峰到来,一退一进,造成毁灭性的破坏。
 

海啸的形成原因有:

1、地震海啸

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,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。

2、火山海啸

因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一连串极长周期的长浪,其危害可造成重大的破坏,并使海岸地区之生命财产受损。

3、滑坡海啸

滑坡海啸是指海底滑坡或岩石、冰山等崩塌入海所引发的海啸

4、宇宙天体的影响

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,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,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,也会引发海啸。
 

海啸与海浪和风暴潮的不同

(1)成因不同。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,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的,前者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,而后者是海水的整体的运动。

(2)波长不同。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,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。和海水的平均深度(几千米)相比,海啸波长要大得多,水深达数千米,的海洋对于波长几百千米的海啸,犹如一池浅水,所以海啸波是一种“浅水波”。而风暴潮波长比海水的深度小得多,所以是一种“深水波”。

(3)传播速度不同。海啸传播速度快,每小时可达700~900千米,这正是越洋波音747飞机的速度,而水面波传播速度较慢,风暴潮要快一点,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200千米/小时左右,比起海啸要慢得多。

(4)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。海浪或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,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,只有少数大地震,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。有风和风暴,必有风暴潮;而有大地震,未必一定产生海啸,大约十个地震中只有一两个能够产生海啸。尽管对只有极少数地震能够产生海啸已经有了不少解释,但至今,这还是一个需不断研究的问题。

海啸是怎么形成的_海啸的形成原理

标签关键词:

 备案号:

联系QQ: 邮箱地址: